首页 档案政务 档案文化 动态信息 公告公示 重点推荐 政策法规 档案资源 业务指导 专题专栏 档案登记备份 网上展厅  
欢迎光临龙泉档案网!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栏 > 市档案局 > 重点推荐
一切为了老百姓——龙泉市档案局局长朱志伟先进事迹调查
作者:浙江省档案局调查组 来源:浙江省档案局简报 责任编辑:龙泉市档案局 发布时间:2013-09-24

   编者按 720,省委常委、秘书长赵一德同志在省档案局719日上报的《关于龙泉市档案局局长朱志伟同志先进事迹的调查报告》上作出批示:朱志伟同志的先进事迹令人钦佩,令人感动,是我省广大档案干部学习的榜样。要求省档案局,将朱志伟同志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对照典型找差距,学习典型争先进,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档案干部队伍。

   现将调查报告全文刊登,供同志们学习之用。

   为落实省委领导关于“要好好总结宣传全省档案系统苦干实干、服务发展、服务百姓的先进典型”的批示精神,发掘宣传身边先进典型,推动省档案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省档案局成立以刘芸局长为组长、副巡视员沈伟光共8人参加的调查组,对龙泉市档案局局长朱志伟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调查。调查组先后于201365日至8日、715日至18日两次赴龙泉实地调查,分别在省档案局、丽水市档案局和龙泉市档案局及有关单位乡镇召开9个座谈会,还开展个别走访,向包括朱志伟同志曾经工作单位同事在内的108名同志进行深入了解,并查阅了大量资料。

   朱志伟同志,男,汉族,196098日生,浙江龙泉人,大学本科学历,19769月参加工作,19866月入党。历任庆元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龙泉市委组织部干部科长,市委党校副校长,龙泉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龙泉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党代表。

   调查认为:朱志伟同志参加工作37年来,尤其是担任市档案局长以来,始终信念坚定、全心为民、苦干实干、敢抓敢管、勤政清廉,默默坚守当好“四大员”:既当群众服务员,又当同事勤务员;既当基层指挥员,又当一线战斗员,在“清冷”的岗位上干出了火热事业。经过10年开发的《龙泉民国司法档案选编》,成为我国首套地方司法档案文献,被专家认定为继“巴县档案”之后又一重大发现,认为对“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档案参考价值。朱志伟同志身上体现着“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闪耀着我党历来倡导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符合“过得硬打胜仗”党员领导干部要求,是新时期档案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我省档案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朱志伟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上级机关及领导的普遍肯定,群众百姓及同事的普遍称赞。

  一、群众服务员:为老百姓圆梦中“出彩”人生

  朱志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政治表现、工作态度一贯很好,在党校工作期间就曾获得省级“先进工作者”荣誉。同志们对朱志伟的普遍评价是:百姓在他心中的分量很重。朱志伟却常说:“个人的价值,事业的发展,只有在服务百姓中才能得到最大的实现。”

  瞄准百姓建新馆。20036月,朱志伟任市档案局局长。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件大事是建新档案馆。当时,市里定的新馆规划是2000平方米,这对于欠发达山区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标准”了,但在他看来,这个“标准”还远远不够。他专门抽出时间考察了上海、苏州、嘉兴、杭州等地的档案馆,调研了10多个乡镇档案室,学习先进理念,借鉴成功经验,了解百姓需求,把工作的“准星”牢牢瞄住百姓,制定出台了龙泉市“关于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实施意见”,提出了档案馆不仅是“文件仓库”,更应是“百姓窗口”的新理念。为此,朱志伟带领新班子与设计单位反复沟通,不断完善设计方案,积极争取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将新馆面积增加到了4000多平方米,改变了原新馆设计“以藏为主,社会服务功能严重不足”的格局,增加了查阅利用、陈列展示、社会教育等为老百姓服务的功能和空间。200510月,新馆启用后,实现了档案馆由单纯保管型向开放服务型转变的新要求,为档案工作服务百姓提供了全新平台。省档案局退休干部、曾负责全省新馆建设业务指导工作的李京同志说:“龙泉新档案馆的设计理念现在也不落后,体现了‘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功能要求。”

  立足百姓建资源。朱志伟认为,人的档案最重要,档案虽是一张纸,但关系着一个人的幸福生活,甚至能影响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他还经常告诫同事,群众查档无小事,有的群众一辈子可能只来一次,我们要从一次满意的服务中,给群众留下好念想。从中,朱志伟悟出这样的道理:“档案为民,新馆是平台,资源是根本。”朱志伟上任第二年,就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档案资源建设上,通过分析老百姓的需求,将开展民生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工程建设作为突破口。2004年底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土地、房产、山林权证等8类专题档案218526万页的全文数字化工作;20055月完成6715万页跨度30多年婚姻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工作;2006年完成新安江、紧水滩、滩坑、大白岸、瑞洋等5个库区3万多页移民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以及142个全宗53万条文件级条目录入。“十一五”以来,又接收林权、土地、婚姻、移民等民生领域档案全宗17个。10年来,共有3.3万卷、1.3万件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占馆藏总量30%之多,建立起二轮土地承包、知青、改制企业等20个专题数据库,提供检索信息110万条,全市涉民档案基本实现统一集中管理、跨库检索,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一键式”检索的便利,档案馆成为民生档案资源的集聚地。

  方便百姓建机制。龙泉是欠发达山区,近年来许多农民都到城市安家落户。进城农民在办理住房按揭、子女入学、抵押贷款等过程中,时常要用到婚姻、山林、土地等档案。这些档案原先分别保管在各乡镇档案室,保管条件差,交通不便利,远的乡镇距离市区有60多公里,山路崎岖,进城农民到乡镇查档来回要好几个小时,有时候还要跑好几趟,利用非常不方便。老百姓查档的困难,朱志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同事商量,积极寻求破解“查档难”的管用办法,建立起一整套服务百姓的有效机制,做了四件百姓称赞的“漂亮事”。一是建立服务居民机制。朱志伟提出“数字档案下乡镇、进村社”的服务理念,积极整合档案资源,将分散保管在19个乡镇(街道)的农村二轮土地承包档案、山林延包档案和婚姻档案等接收进馆,并同步开展数字化档案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和网络平台,组建了档案信息查询网络,为居民方便查询提供了“自助餐”。二是建立服务移民机制。龙泉是我省重要移民安置县。朱志伟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完成全市移民信息数据库建设,条目数据达到7553条,全文数据30386页。《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下发后,朱志伟带领大家完成全市库区移民27361人的后期扶持档案的整理和服务工作,让移民吃下了“定心丸”。三是建立服务山民机制。结合全市林权改革工作,以建立林权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为重点,开展局馆与乡镇档案数据共享工程建设,为山民查档维权构建了“快车道”。四是建立服务便民机制。市档案局建立窗口接待AB岗、节假日预约查档等便民制度。优化档案查阅环境,将查阅大厅调整到一楼,实行自动查阅与协助查阅两种方式,做到来电、来函、来人查阅“同待遇”。朱志伟还要求同事们开展查档服务做到“三心”:热心接待,送上一杯热茶,递上一副老花镜,让每一位来档案馆的群众有到家的感觉;细心查档,计算机和手工两种检索一齐上,努力让每一位群众满意而归;耐心解释,分析原因,提供建议,让没有查到档案的群众也理解。在取消档案利用服务工本费后,朱志伟又及时提出“保证服务标准不降低,电话回执问效果,服务满意不满意让群众说了算”的要求。

   在朱志伟带领下,龙泉档案人在服务群众中收获成功,为老百姓圆梦中“出彩”人生。2012918日,龙泉市委组织部专门发出通报,表彰市档案局集体和朱志伟个人的突出政绩。2007年以来,市档案局共获得“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三农’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先进单位”等20项殊荣,朱志伟获得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兰台百佳”等荣誉称号及多项奖励。

  二、同事勤务员:真情服务换来大家当“牛”干

  朱志伟认为,中国梦连着大家的梦,单位事业发展应与干部职工成长紧密相连。他说:“一局之长,就是大家的‘勤务员’,同事有什么困难,就应该尽我所能帮助解决。”10年来,朱志伟通过为身边同志送服务送梦想,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努力营造团结干事氛围,强力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学习成才给机会。朱志伟说:“群众就在身边,服务从脚下开始。”他通过给身边同志提供学习培训、实践锻炼的机会,使每个干部职工都能在岗位上成才、本职上出彩。在他的倡导下,局里为每一位新进人员提供业务培训的机会,邀请有关省市专家多次到局机关对档案裱糊修复、数字化等重点工作进行指导,尤其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建立“传帮带”培养机制,手把手耐心帮教年轻同志,促使干部职工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多年来,朱志伟坚持不懈地组织“夜学”,每月安排一个晚上召集全局人员学习交流,实现“不换岗位多换脑”的目标。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干部学历进修,已使80%的干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局里最年轻的、1989年出生的叶慧健说:“刚工作时,以为档案部门学习锻炼机会少。一年下来,得到了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个人进步很大。”

  干事发展给平台。朱志伟认为,每个同志的能力、水平、身份、性格有差异,但想干成事的愿望人人都有,关键要能够因人制宜,成才给机会、发展给平台。朱志伟对干部职工思想上信任、工作上放手,尽量给每位同事安排合适的岗位,让每一个同事干事有“味”,发展有“位”。无论是在档案基础工作方面,还是在为民服务举措方面,以及最近几年全省档案系统开展的档案登记备份、档案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方面,让每位干部职工都有项目、有任务、有作为。朱志伟尤其注重让年轻干部挑重担,总是放手让年轻人大胆地去干,有问题、有困难主动帮助解决,让年轻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磨练。朱志伟时常鼓励年轻同志说,有想法才会有办法,才会有成功的机会。1984年出生的杜嘉佳2010年招考进局后,马上就担起了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重任,因为工作表现出色,今年3月被提任为登记备份中心副主任。2012年,一位80后干部提任为党组成员。党组成员、副局长罗燕鸣说:“跟着朱局长干事,老同志有激情有干劲,年轻同志有机会更有成就感。”朱志伟还非常重视干部队伍的新老接替问题,近3年共争取到3个事业编制,近4年连续每年招考或选调公务员、事业人员。为加强龙泉民国司法档案研究工作,今年又向市里争取编制,从浙江大学引进了11988年出生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局机关80后干部占三分之一。

  工作生活给尊严。朱志伟上任伊始,外界有对档案部门“无权、无钱,难作为”的说法。但他坚信,只要努力,“小单位”也会有大作为。靠着这种信念,他带领干部职工把主要精力用在创新破难上,经过10年的苦干实干,档案局在市里有为有位。龙泉民国司法档案的研究开发,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档案界、史学界、法学界产生重大影响。2012825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座谈研讨了龙泉民国司法档案。今年8月,又将在龙泉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化拓展龙泉民国司法档案研究。同事们虽然觉得档案工作一年比一年辛苦,但看到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著,大家都觉得“值”!1958年出生的保管利用股股长徐瑞龙,在局里年龄最大、局龄最长,说到朱志伟感触颇深:“我在档案局工作这么多年,现在最有成就感。朱局长带领大家干出了成绩,我为自己是档案人而感到自豪,工作累点苦点算不了啥。”生活上,朱志伟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也倡导大家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多看看书,多练练身,对需要关心的同志多给些帮助。2011年得知局里干部蔡樟文孩子患病住院治疗费用开销大,朱志伟带头并动员大家捐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退休人员生活有困难时,亲自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为他们争取到困难补助。

党组成员、副局长邬必锋与朱志伟共事10年,他的说法比较形象:“你把我当人看,我就当‘牛’干。老朱以崇高的事业激励大家,以真诚的情意服务大家,全局上下形成了想干事、干大事的良好工作氛围。”朱志伟却说:“工作大家一起干,收获大家共分享。”

  三、基层指挥员:要做一名“狮子型”档案干部

   一般印象,档案干部都是“老黄牛”式干部。朱志伟身上,却具有能打硬仗、能打苦仗、能打胜仗“狮子型”干部特点。他对自己有“两个定位”:一是人生定位,不能混日子,尽心干事业;二是事业定位,创业打基础,创新上水平。他任档案局长10年来,把全部心思和精力花在搞服务、促发展,抓工作、干实事上,从建新馆、带队伍,到建平台、做文化,十年奋斗十年精彩:2003年,从民间征集到镇馆之宝——距今500多年的《清源何氏宗谱》,入选第二批“浙江档案文献遗产”;2004年,成土地房产、山林权属、婚姻登记等8个民生专题数据库;2005年,新档案馆落成开馆,10天时间完成了10万卷档案的安全搬家,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创建省二级档案馆,完成53万条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举办“纪念建党85周年图片展”;2007年,举办“龙泉青瓷之光”50年成就展;2008,启动“龙泉民国司法档案研究”项目,举办“龙泉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2009年,创建了丽水第一个国家三级综合档案馆,成为欠发达地区的样板,举办“回望千年--龙泉文化遗产展”;2010年,出版《龙泉民国档案辑要》,在全省165项优秀编研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举办“盛世跨越--龙泉撤县设市20周年成就展”;2011年,开展档案登记备份中心项目建设,开展民国档案裱糊修复工作,为剑瓷名人建档;2012年,《龙泉民国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出版发行,入选《记忆浙江·2012》及“龙泉2012年度十件大事”;2013年,编研出版《龙泉民国司法档案选编》(第2辑)。现在,朱志伟任上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已形成,到2018年,要完成《龙泉民国司法档案选编》5100册的编研出版计划,启动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及世界记忆名录。

  作风建设敢立威。朱志伟前任档案局长是被降职调离的。当时的档案局,班子闹不团结,干部队伍思想涣散,工作无人干,事情无人管,库房钥匙找不到,一些职工为争个人利益被市纪委处理。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档案馆,库房陈旧,隐患四伏,雨天靠盆桶接水,节假日周边百姓燃放烟花爆竹,档案安全更是无法保障。在这种困难情况下,朱志伟没有选择退缩,团结班子同志向前冲。他逐个多次找干部职工谈心交心,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紧紧牵住作风建设这个“牛鼻子”,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新举措,把着力点放到加强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重振大家的士气,取得了明显成效。局里出台的局党组议事规则、局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度、重大事项研究制度、办事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对每个人每件事公平公正,受到大家欢迎。尤其是朱志伟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部职工口服心服。2003年,他到档案局工作两个月,他母亲病危住院了。那时正值新档案馆建设关键期,工作千头万绪。朱志伟没能去照顾,半个月后母亲去世了。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悲痛,他默默地投身工作,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新馆建设上。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叶新亚认为,“小单位”大作为,作为任职10余年的档案局长朱志伟功不可没。

  苦干实干敢较真。不善言辞的朱志伟经常说:“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有人说他有点“背”,做事“太认真”。朱志伟却不这样认为,敢较真才能“成大事”。为充实馆藏特色档案,朱志伟对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与整理非常较真,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印发了《关于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的实施方案》,并认真落实。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局里派出1名摄影专家进驻上海40余日,以档案人的视角记录龙泉元素,形成照片档案1.2万余幅。

  为充分利用龙泉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朱志伟对“三重一特”优质档案资源建设又非常较真,于2011年启动了“剑瓷名人”建档工作。首批列入建档范围的11位“剑瓷名人”均为国家级大师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项工作,很好地发挥了名人档案的社会效应,为龙泉打造三省边际区域文化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档案服务。对上级部署的工作,朱志伟更加较真,非要争个第一。省档案局开展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后,龙泉市档案局一马当先,较早建立了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对社保、国土、教育、建设等民生领域重要业务数据进行登记备份,累计完成117批次,建成全省首批规范化档案登记备份中心。丽水市档案局开展“19N”档案信息化共建共享平台,龙泉市档案局又不甘落后,走在前列,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综合考核排名第一。

  朱志伟“敢较真”是出了名的。市委党校校委成员、办公室主任徐晓红说了这么一件事:199712月,朱志伟从市委组织部调到党校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那几年全省党校都在开展函授工作,他亲自兼任函授站站长。朱校长对工作总是很细致,特别坚持原则,到党校读专科本科,都是要进行入学考试的,朱校长对这一关把得特别严,特别交待入学考试座位一律按已确定的编号进行排列。布置考场时,他都要到现场转上一圈,直到确认无误,考场贴上封条后,才会放心离去。当时,大部分学员都来自机关单位,也有个别人想来党校混个文凭的。没想到朱校长这么较真,入学考试这一关就被吓倒了。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朱志伟主编的《盛世跨越——纪念龙泉撤县设市20周年》画册,几易其稿,堪称精品,成了 2011年龙泉市“两会”的热门资料,受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赞誉。丽水市档案局长陈鸿斌对朱志伟很欣赏,认为他有气势、会借势,创先争优意识强,样样工作都要走在前列。

  创新破难敢担当。2006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纪念建党85周年大型展览,但离开展时间只有20多天了,时间紧、任务重。朱志伟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有个部门的领导私下说:“朱志伟是不是有毛病,时间这么紧,别人都不敢接,他居然不怕担责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志伟身体力行,与干部职工一起加班加点,每天工作到深夜,从展览的策划筹备,图片的鉴定遴选,文字的考证说明,到设计排版、文字校对、展厅布置等各个环节,都要一一把关,出色完成了布展任务。市纪委效能监察室主任沈汉珍,曾经在档案局工作两年,也参加了这次布展工作,说起朱志伟仍滔滔不绝:“在展览图版即将定稿送印时,细心的朱局长发现几处文字有误,立即要求对已定稿的所有材料再次核对,并对当时负责编辑的我进行了严厉批评。那些天,我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办展中,连家都顾不上,又受到朱局长的批评,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后来想想,朱局长也是为了工作,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个展览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相比之下,我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内心里还是很服朱局长的。”10年来,档案局经常要承担市里的重大展览任务,累计接待参观达10万多人次。市委、市政府两次授予市档案局节庆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市档案馆最具特色的是民国档案,占总馆藏的20%,在全省县级档案馆中最为丰富,其中的司法档案更是弥足珍贵,一共17333个卷宗、88万余页,形成自18581949年。这批档案,清晰记录了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从传统到近代变革的完整过程,反映了近代地方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家庭婚姻、民众观念等方面的变迁,涉及了民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社会史、近代化进程的珍贵史料。朱志伟敏锐地意识到这批档案的珍贵价值,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但是,部分档案进馆前纸张虫蛀、脆化严重。朱志伟在带领大家全力开展抢救保护、建立专题数据库的基础上,找准“民国司法档案”这个“突破口”,抢抓龙泉市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机遇,实施研究项目,获政府专项投资300多万元;主动争取省档案局、浙江大学、省社科联、中华书局、国家出版基金等单位的支持,获得研究出版经费1400多万元;开展案卷研究、田野考察、整理目录、学术研究,编纂出版书籍等。期间,朱志伟既做“组织者、策划者”,更做“研究者、整理者”。《龙泉民国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出版发行,成了全省档案系统合作编研开发档案史料的典范,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和多方媒体的高度关注,成为龙泉继青瓷、宝剑后又一张“文化金名片”。龙泉市委副书记蒋世懿在谈到朱志伟同志工作表现时,说到:“老朱做事没有形式主义花架子,他能干实事,能干出实绩,市委市政府才会这样支持档案局的工作”。

  四、一线战斗员:从“当官做老爷”中解放出来

  朱志伟始终认为,当官不能“做老爷”,局长也是一名普通档案员,是基层一线战斗员。邬必锋说:“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

  同事能做我能做。建新馆,为节省开支,朱志伟带领大家自己搞内部装修设计,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对馆内查阅大厅、展厅及陈列室等为民服务窗口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再与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完成。新馆建成后,市财政只安排了1万元搬迁费,朱志伟带领干部职工自己动手、不分昼夜,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10万余卷档案的搬迁任务。

  2011年,省里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后,朱志伟敏锐地意识到,这将面临一个档案查阅的高峰期,可能是前所未有。于是,他专门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特别强调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工作,要设身处地为查档者着想。从2012年春开始,查阅此类档案的人员逐渐增多,最多时每天达到80余人。为了查阅方便,朱志伟交代工作人员将相关档案和文件复印多份放置大厅供查,同时增加桌椅、老花镜的数量。人多的时候,朱志伟安排全体人员到查阅大厅做服务工作,除了调档人员外,有的登记排队,有的维持秩序,有的端水泡茶,有的耐心解答,整个大厅井然有序,工作人员热情服务,查档群众非常满意。

  10年来,只要有空,朱志伟总喜欢到查阅大厅看看,听听老百姓的需求。在查阅高峰期,查阅大厅里总有他忙碌的身影,忙前忙后当上“接待员”。一次,一位来自庆元的80岁老人来馆查档未果颇感失望,朱志伟详细询问情况后,认为在公安办事窗口可能查到迁移证,也可作档案凭证使用。当老人如愿以偿后,又特地返回向朱志伟表示感谢。查档窗口接待人员柳雪珍说:“朱局长是用真心真情对待来查档的每一位群众,没有一点‘官架子’。”

  没有“官架子”,是朱志伟的一贯做法。连素娥在市委组织部工作26年直至退休,曾经与朱志伟共事多年,说:“那时候人手紧、任务重,具体工作都是他自己做。1992年乡镇撤扩并改革,他天天加班。有一天,看他实在是撑不住了,我们到街上叫来一辆‘黄包车’,刚把他扶上车,整个人又溜了下来,一看是昏过去了。这一次,他住院10多天。部里的领导和同事都知道他这是累倒的,可刚有一点好转,他又回到了岗位继续工作了,真的很拼命。”叶昌红是朱志伟党校工作时的同事,说:“那时不像现在办公都用电脑,学员好几百人,每一位学员从入学到毕业的所有材料都要靠手工填写,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差错。朱校长很是认真,仔细查看每一份材料,对差错总是‘零容忍’,看他都亲自审核了,我们几个经办人员也是加倍仔细,大家一同努力,确保了学员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叶昌红还说了一件令她难忘的事:“2000年,朱校长爱人在出差丽水回龙泉的途中,因车祸不幸去世,这对朱校长打击太大了,几天瘦了一圈。党校里的同事帮忙办完他爱人的丧事后,何家祥校长劝他回家好好养几天,安顿好年幼的儿子,工作先放放。没想到,他很快又来单位上班了,并说‘工作不能担搁’,大家都觉得很不能理解。这一年,他加班加点,真真地把所有悲痛化作力量。当年他获得了全省党校系统个人先进,真是不容易。在这种特殊状况下,还能把工作做得这么好,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一辈子去学习。”

  麻烦难做我来做。建新馆期间,为严把质量关,朱志伟每天进行质量、布局、功能的跟踪,有问题及时商议解决。一次,朱志伟在丽水参加局长培训班学习,当得知第二天市领导要召集开现场会,商议把档案馆的几间房调配给其他单位用,并且已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他连夜赶回龙泉。第二天早早来到现场,当着市领导的面,态度坚决地表示,档案馆的用房必须得到满足,他甚至发出狠话,说就是档案局长不干了,也不能同意。他的“固执”,最终打消了领导原来的想法。有些基建办人员说:“哪有这样的领导,除非他想一辈子呆在这个单位。”

  在档案部门事业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朱志伟联络有关部门采取共建共享的方式加以解决。在得知市林业局和市移民办在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审批、落实移民政策等工作中需要大量查阅原始档案的情况后,朱志伟主动上门沟通,在接收实体档案的基础上,利用这些单位的资金,共建山林档案和移民档案等全文数据库,并实现资源共享。

   201278下午,查阅大厅涌入一批来自温州永嘉的查档群众,大厅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忙着登记、调卷、复印等工作。这时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捧着一卷档案,走到查阅台前,说是找到自己的名字了,要求工作人员给予复印。细心的工作人员仔细看了页面,发现有被涂改的痕迹,于是将此情况及时报告领导。正在现场指挥查阅工作的朱志伟立刻意识到这是档案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对待。于是,他把这位老人请到办公室,出示现场录像,老人承认了故意涂改的事实,流着泪表示非常后悔请求原谅。这是朱志伟担任局长后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麻烦事”,当即向市分管领导和派出所报告了情况。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对他进行了“人性化”的处理,对他进行严肃批评教育,作出检讨书检讨。朱志伟对在场的人说,虽然老人的做法是违法行为,但他也很不容易,上世纪50年代末就支援山区建设到龙泉办钢铁,若能找到档案,按政策可享每月500元的补助,这可是风烛残年的生活保障啊!现在未能如愿,老人肯定是很失望的。老人离开前,朱志伟还亲自给他端了一杯茶,并嘱咐局里人员用车把老人送到了车站。

  要求你做我先做。在朱志伟看来,一个单位的风气好坏取决于班子,关键在“一把手”。朱志伟坚决反对享乐主义,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比如,在车辆接送方面,要求班子成员在市区内一律不安排车辆接送;在请销假制度方面,严格将干部出勤与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在一项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上,朱志伟始终不折不扣地带头执行,并敢于叫响:“看我的”。所以,即使那些受到过他批评的同志,也没有丝毫怨言,不得不服。

  朱志伟经常提醒大家,档案部门的经费非常有限,我们要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大家都说朱局长很“抠门”,一度对他很有“意见”。逢年过节,很少安排会餐,外出参观考察日程安排很紧,一次到外地学习陈列室装修,一天跑了三家档案馆,随同的装修公司设计人员都感到“吃不消”,说“朱局长办事太讲效率了”。朱志伟平时对局机关的工作经费把得很严,专款专用,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尤其对办公经费的节俭“出了名”。为省钱,他把自己家里的一台电视机搬到单位“充了公”。一次,办公室的同志买了10多元一条的毛巾用来擦桌子,而原来买的是2元一条的。朱志伟知道后,办事人员被他说了“三天三夜”,真正是“妈妈心、婆婆嘴”。

  在碰到事业发展需要投入时,尤其是服务百姓的工作上,朱志伟又显得“出奇”大方。业务指导股股长桑丽仙说:“朱局长宁可机关干部多点‘痛苦指数’,也要满足百姓的‘幸福指数’”。2004年,朱志伟取消了所有办公用品采购计划,却把仅有的10万元业务经费,花到买电脑和民生档案数字化加工上,为的是加快服务百姓的数字档案馆建设。

  局里财务干部曾望红说:“局里的事业费一年20多万,一个掰成几个花。政府采购协议价的项目,朱局长也要三番五次同供货商讨价还价,要求提供更大的优惠,有一个项目竟被减了7万多元,这笔钱最终又向财政要了回来,投到了业务建设上。朱局长对财务管理十分严格,要求每一笔账都要明明白白,每花一分钱都要说明用途,只有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才能办理报销,不允许出现糊涂账,哪怕只有一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张志伟说:“朱局长每天都像刚提拔的干部一样。”50多岁的朱志伟说:“我很平常,离刘义权、卞峰煜、杜红英还差得远呢。我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只想抓紧时间多做点事。”

  20136月,《浙江省档案局简报》第10期、《浙江档案》第6期,分别刊登了《“狮子型”档案干部怎样练成?——三位基层档案局馆长践行“过得硬打胜仗”要求》一文,初步挖掘了朱志伟“有定位,档案铸成‘金名片’”、“有定势,选准发展‘突破口’”、“有定力,实干成就‘大梦想’”的先进事迹。省委常委、秘书长赵一德对此批示指出,档案系统人才济济,对这些优秀档案干部要好好宣传表彰。省档案局领导认为,三位局馆长的事迹有典型性,过得硬。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确实体现了新时期档案干部“创新、为民、忘我”的精神风貌。

 (省档案局调查组成员:局长刘芸,副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沈伟光,办公室主任胡元潮,人事教育处处长郑金月,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兴祥,法规宣传处副处长周峰林、陈慧瑛〔执笔〕,人事教育处干部占晖)

相关文章 【推荐】 【打印】 【关闭】
主办:龙泉市档案局 地址:龙泉市贤良路333号 浙ICP备13024068号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 最佳分辩率:1024*768 技术支持:浙江红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