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档案政务 档案文化 动态信息 公告公示 重点推荐 政策法规 档案资源 业务指导 专题专栏 档案登记备份 网上展厅  
欢迎光临龙泉档案网!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栏 > 市档案局 > 动态信息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强支撑
作者: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责任编辑:龙泉市档案局 发布时间:2018-01-17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本时代的主流文化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不忘历史、不忘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历史来源,它是一种价值观导向,也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观念基石。只有肯定自身文化的合理价值和正能量,才能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能够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对历史的超越与创新,对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并能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与弟子对话时,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中,国家有军队、民众有粮食固然必不可少,但都不是某一民族、某一国家力量强大的核心体现,只有“民信”才是立国之本。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才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支撑。建立文化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更富有感召力、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力、制度自信更有向心力。只有当人民对自身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创新活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和民族的富强。

    对于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而言,文化自信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文化自信是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与侵蚀的核心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越演越烈,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交织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信仰体系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扩展,新一轮的文化冲击又将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而文化自信正是甄别文化优劣,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核心力量。只有准确把握自身社会本质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方位、特点,从现实与具体的条件和环境出发,选择适应与满足当下实践要求的文化观,才能应对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侵蚀。

    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而言,文化自信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实现文化自立、自强,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现实基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源泉与必然行动,文化的发展繁荣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对外来文化的模仿,也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制。文化是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创造与创新,才能实现对内具有凝聚力、规范力、号召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文化自信应该是建立在3个文化内涵上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内涵上可解构为3个层面:一是对本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的强烈认同与自豪感;二是对中国共产党自身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仰与信念,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建立中华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我们常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体系,还孕育出了独特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单从技术层面上看,许多技术领先世界。我国5000年的灿烂文明,是人类社会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延续不断的文明,而且不断有新的文明血液被吸收,加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来,是世界最伟大的文化奇迹、人类文明最璀璨的明珠;5000年文明孕育着丰厚的文化精华和养分,绵延不绝,流芳百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可以说,中国人对自身的文化是有过坚定的自信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可是,为什么文化自信却在近代以后成了问题呢?

    这是因为,自19世纪以来,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携坚船利炮在全世界扩张,撞开了中国的大门。当时的中国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但却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状态。西风东渐的影响让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困惑,更叫人深深体会到丧权辱国所带来的屈辱感和悲愤感。诚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诗歌所表达的“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文化挫折感、失败感笼罩着所有中国人的心灵。传承了5000年的文化、堪与世界任何一位思想大师比肩的中国古代“圣贤”陷入集体“失语”状态,对当时的社会、政局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无以言表,国家处在分裂的边缘,文化也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向心力,以至于文化大师钱穆用“魂飞魄散”来形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命运。那时何谈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但也正是在这种屈辱和悲愤中,成千上万没有丧失自信的革命者开始了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的自强奋斗。经过100多年的奋斗,中国人终于以一个具有强健体魄和丰富心灵的巨人形象屹立在世界舞台。现代化已经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抚今忆昔,焉有不自豪不自信之理!

    这个结果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而是中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指路明灯,有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邓小平也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的。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再造,更是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担当精神与自强不息,而这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创造了中国革命的独特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艰苦卓绝的文化创造,也积淀为中华文化历史的一部分,从而证明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从来就不是故步自封和顾影自怜,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兼容并包、永不停步。也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质,中国文化始终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发展的文化,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状况,中国文化总能从容应对、永不言败。这种特质使得文化自信更加坚实、牢固。

    可见,“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并深入普通大众,能够变成人民的行动力量。它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因此,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实践一再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当然,自信并不是要自大自满,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而是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坚定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坚持这个理论体系,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坚持这个制度、完善这个制度,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我们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厚滋养,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坚守这个精神高地,坚守我们的文化理想,高举我们的文化旗帜,不断提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推荐】 【打印】 【关闭】
主办:龙泉市档案局 地址:龙泉市贤良路333号 浙ICP备13024068号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 最佳分辩率:1024*768 技术支持:浙江红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